一条路——升级“旱码头” 打造立体枢纽【格尔木包车】“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,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,从此山不再高、路不再漫长,各族儿女欢聚一堂。”——格尔木包车《天路》嘹亮的歌声震慑人心,久久绕梁。锃亮的铁轨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,向高原深处延伸,化成两道耀眼的光束。十年前的7月1日,全长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建成,标志着世界上海拔**高、线路**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。修成这条“天路”有多么不容易?格尔木包车从当年国际社会的评价可见一斑,“有史以来**困难的铁路工程项目”“世界上**壮观的铁路之一”“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”。格尔木火车站作为青藏铁路的重要节点城市,生活在这里的三代铁路人,见证着这条“天路”的每一步变迁和成长。格尔木车务段的副段长杨书铭,格尔木包车是1983年**批来到格尔木火车站的铁路人,他在这里度过33载春秋。“大沿帽、蒸汽机车、煤油灯”是杨书铭刚到格尔木站的**初印象。皮肤黝黑,被亲切称为“花站”格尔木车务段南山口站的站长花映海,格尔木包车则是格尔木的第二代铁路人。“东风4型内燃机、双线电气化贯通”,花映海感慨着铁路技术的更新换代。90后小伙制动员梁立栋年纪不大,但已经工作了5年的时间,伴随着鼠标长大的一代,又为格尔木火车站注入新的活力。格尔木包车“数字灯显、卫星定位、无人站”,是梁立栋眼中第三代铁路人的工作常态。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