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终病人的行为改变临终病人由于躯体**的折磨,对生的渴求和死的恐惧,会产生一系列强烈而复杂的心理变化。这种变化随着病人年龄、文化程度、性格、社会家庭背景、经济状况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别。美国精神科医师kubler.Ross曾提出“临终心理五阶段说”,即:否认期、喜怒无常期、讨价还价期、消沉期和接受期。在五个阶段中,病人的心理和行为有不同的表现。根据国内的临床观察,临终病人心理行为在各个阶段并不一定按顺序出现。**阶段:否认期。不承认客观事实,往往拒绝接受这既成的事实。侥幸诊断有误,到处求医会诊,直至**医院和专家作出结论为止。他们往往将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,不愿与人交往,常常一个人独自呆坐。这种心理活动,一方面是否认既成事实的表现,另一方面在这段孤独期又是一种很自然的心理防卫机制,目的在于逃避内心的痛苦。第二阶段:喜怒无常期。这类病人往往表现出攻击性特征,无名邪火会随时爆发,甚至会出现摔东西,打骂他人等行为,有时又表现出伤感情绪,哭哭啼啼时有发生,其发泄对象常常使家庭成员,至亲好友,甚至是自己的恋人。第三阶段:讨价还价期。这是正常人不易理解的一个时期,病人往往会表现出一种讨价还价的架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