潍坊大红酸枝-一黄二紫三红:大红酸枝的分级和识别“一黄二紫三红”,清朝的中后期,在黄花梨与紫檀日趋枯竭的情况下,大红酸枝正式走上了前台。虽同为交趾黄檀,但市场上大红酸枝的材质却有明显的区别。在此,转载御府红木张先生关于大红酸枝分级与识别的文章,供诸位木友了解。交趾黄檀(俗称老挝大红酸枝)的分级和识别,此前已经多次讲过。日前帮朋友鉴定过的一批来自老挝北部的交趾黄檀,据说在销售过程中,个别买家说是花枝,多数买家坦诚没见过,不能确定是啥料。据市场人士介绍,红木界绝大多数人识别交趾黄檀的优劣,都以黑筋粗细(越粗越好)、醋酸味是否浓郁(越浓越好)为依归。在此不得不指出:这种识别方法是有严重问题的!,在交趾黄檀中,大体上会因维度高低、高山或丘陵平原而形成材质上的优劣差异。这种差异虽然不是很大,但还是可以区分出来的。主要表现在气干密度高低和油性上面。一般来说,高山地区的交趾黄檀,材质普遍优于丘陵或平原地区的;纬度偏北一些的材质往往略优于维度偏南一些的;高山地区的交趾黄檀,气干密度略大于丘陵和平原地区的;高山地区的交趾黄檀,油性也要略大于丘陵和平原地区的。以交趾黄檀干透了的料来说,北部山区料几乎全是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