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类**早的井是水井,是用手工工具挖井而成的,显然这还称不上“钻井”。人类历史上真正的钻井技术,诞生于距今大约2800年前的中华大地上,这就是顿钻钻井技术。现代钻井技术就是在我国古代顿钻钻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。至今,钻井技术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个阶段。 一、大口径顿钻钻井 大约从西周末期(公元前8世纪)开始,随着冶铁业的发展,劳动工具的不断改进,特别是机械工具,如滑轮、杠杆、水雄等的发明与应用,在我国出现了顿钻钻井技术。顿钻钻井的地面设备,主要由踩架和井架组成。踩架上有雄板 (杠杆)。雄板一端悬挂着钻头,钻头是直接钻凿岩石的工具,雄板另一端供人踩踏,使钻头反复上提、下顿,产生冲击运动。井架是用来提捞吊升的支架,顶部横梁上装有滑轮。井下凿碎的岩石(即岩屑)使用捞砂筒用绳索提捞到地面上来。绳索穿过井架上的滑轮,一端连接提捞筒,另一端通过滚筒由人力牵引。由于需要人员在井下扶持钻头破碎岩石,并把岩屑装入提捞筒内等,所以井眼直径较大,大约5尺C}尺、0. 33米)。所以称为大口径顿钻钻井。 二、小口径顿钻钻井 从北宋初年开始,我国古代顿钻技术又有了重大发展。所有工作都可由人在地面上操作完成,不再需要人员下人井下,所以井眼直径大大缩小。这就是小口径顿钻钻井,如图1-1所示。井眼直径只有碗口大小,称为卓筒井。为了清除井底钻屑,先向井内灌水与岩屑混合,然后下人底部带有活门的捞砂筒进行提...